矿车容量直接影响资源采集效率,而提升容量的核心方法包括升级矿车仓储模块、搭配运输舰船、优化采矿平台技术以及合理规划采矿路线。矿车容量并非孤立属性,需结合指挥中心等级、资源储备和舰队编组策略进行综合调整。
矿车仓储系统的技术升级是扩大容量的直接手段。通过消耗技术值对工程无人机系统进行强化,可显著提升单次采矿的承载上限。需注意矿车等级受指挥中心等级限制,若容量已达当前上限,需优先提升基地核心建筑等级。升级过程会消耗金属、晶体等资源,并占用建筑队列,建议在资源充裕且无紧急建造任务时进行。
为弥补初级矿车基础容量不足,可编入AC721重型运载驱逐舰等运输舰船。该类舰船仓储模块升级后单舱容量可达13200,能有效减少矿车往返频率。需注意运输舰会占用舰队指挥值,需权衡战斗与采集需求。采矿平台的中级技术允许单矿点部署两艘矿车,配合运输舰可形成双车一舰的高效采集单元。
高级采矿平台的部署能从根本上优化运输逻辑。该平台使矿车采集后无需返回基地,资源直接存入平台仓库,大幅减少无效航行时间。平台建设需消耗大量晶体和重氢,建议在资源稳定后再投入。同时其25%的采集效率加成可与容量提升形成协同效应,实现资源获取量质的飞跃。
矿车容量的实际效益受采矿路线影响。将基地迁移至矿区邻近位置,或采用压边放置计划圈策略,使矿车出发即进入曲率航行状态,能最大化利用单次运输容量。若矿区中心点位于计划圈边缘与基地连线上,可进一步缩短常规移动距离,避免因路径低效导致容量优势被抵消。
长期发展需关注技术树中的仓储强化分支。部分特殊舰船蓝图如X10工程舰自带高额基础容量,需通过研究解锁。技术储备应优先选择降低仓储升级成本或提升单次采集量的节点,避免分散投入非核心功能。矿车每次升级后需撤回基地以激活新配置,此细节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