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弹作为终极威慑武器,一旦耗尽将面临战略真空期。需立即调整战术重心,转向常规军事压制与外交周旋。优先确保铀矿资源储备,通过贸易、间谍窃取或军事占领手段补充铀矿,这是重建核威慑的基础。同时检查所有城市项目,确认是否有闲置的核弹生产队列,及时重启生产流程。若铀矿极度短缺,可考虑拆除非核心城市的核设施,集中资源到关键工业城。
核弹耗尽后需强化防空与反导体系,避免被对手核打击反制。建造防空导弹车和战斗机群,部署在重点城市周围,至少覆盖一格防御范围。若已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科技,尽快在边境城市建造该设施。军事工程师应随时待命,用于修复可能的核污染区域。这种防御姿态能有效拖延时间,直至新核弹生产完成。
外交层面需主动降低威胁值,通过交易、共同战争或议程满足来改善关系。向拥有核弹的文明发送代表团或开放边境,降低其敌对倾向。若已被列为好战者,可发起紧急议程或世界议会提案转移国际视线。特别注意与城邦的关系维护,其提供的战略资源加成能缓解铀矿压力。这段时期的外交操作要以避免多线作战为核心目标。
长期策略需优化核弹使用效率,避免过度依赖。每枚核弹应优先打击敌方铀矿、工业区和航天基地等高价值目标,而非单纯追求城市摧毁。热核武器的研发要早于常规核弹,其更大杀伤范围能减少弹药消耗。军事单位组合上,保持末日机甲与隐形轰炸机的混合编队,在无核阶段仍能维持战略打击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