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转行军是优化部队调度效率的核心操作,其本质是通过预设中间节点实现路径分段控制。系统默认的行军路线为直线计算,但实际地形可能存在山地、河流等障碍,需手动设置中转点绕行。具体操作流程为:选定目标地点后,长按屏幕调出行军路线预览,拖动路径上的白色节点至理想的中转位置,系统将自动生成折线路径。中转点的选择需优先考虑码头、关卡等战略要冲,同时避开敌方活跃区域以减少遭遇战风险。

中转行军的战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与风险规避两方面。通过分段行军可精确控制士气恢复节点,避免长距离行军导致的士气归零问题。当部队抵达中转营地或盟友要塞时,可暂停行军并补充兵力,同时利用营帐加速效果缩短后续行程时间。对于器械队等低速单位,中转行军能有效降低被拦截概率,尤其在跨州作战时,提前在资源州边界设立中转站是常规操作。需注意中转次数不宜过多,否则会延长整体行军时长,通常建议单次行军设置1-2个中转点为最优解。

行军路线的动态调整需结合实时战局变化。若发现预设路径中出现敌方驻守部队,应立即终止当前行军并重新规划路线,中转点可临时更改为同盟要塞或己方占领的码头。针对河流地形,必须确保中转点包含渡口设施,否则系统会强制绕行至最近可用码头。山地地形虽无法直接穿越,但可通过中转点连接相邻平原区域形成迂回路线。夜间行军时建议增加中转频率,利用夜间视野受限的特性规避侦查。

中转行军的高级应用涉及同盟协同与战术欺骗。大规模集结作战时,指挥官可要求成员统一设置相同中转点,形成虚假行军目标迷惑对手,实际主力部队在抵达中转点后突然转向真实目标。对于关键城池的围攻,可安排多支部队从不同方向以中转行军方式同步逼近,迫使守军分散驻防力量。中转点本身也可作为战术支点,例如在敌方主城附近预设中转营地,快速发起多波次车轮战。需特别注意中转行军会暴露部队动向,敏感作战时应关闭同盟共享视野功能。